面對“新國九條”牛市的叫囂之后,市場開始逐漸變的冷靜了下來,也正我前兩天所指出的,在缺乏經濟向好的大環境之下,超級大牛市的重現只能是癡人說夢!更客觀的事實在於,一方面
面對“新國九條”牛市的叫囂之后,市場開始逐漸變的冷靜了下來,也正我前兩天所指出的,在缺乏經濟向好的大環境之下,超級大牛市的重現只能是癡人說夢!更客觀的事實在於,一方面,監管層已經連續通過出臺利好在2000點標記上了“政策底”的烙印,這是保障IPO二次重啟成功不容有失的市場防線,確定了行情發展的“底線”;另一方面,來勢洶洶的IPO大擴容已經擺出了泰山壓頂的架勢,而宏觀經濟又艱難的在底部徘徊,加上,剛剛公布的一季報顯示上市公司業績增長乏力,這在相當程度上限制股指反彈的高度。
上市公司一季度業績確實讓人感到十分的不安。作為宏觀經濟的“晴雨表”,上市公司的業績更能貼切的反映出經濟的運行趨勢。來自廣發證券(行情,問診)的數據顯示,A股剔除金融的2014年一季報增速為2.9%,相比2013年報的13%大幅下滑,並且一季度利潤環比去年四季度下滑18%,成為歷史最差水平。從9.2%、7.8%、7.7%,到7.4%,這是2011年、2012年、2013年及2014年中國GDP增長速度的變遷。宏觀經濟持續尋底的旅程中,體現到上市公司業績上的變化更為可見。
由於一季度有春節,因此A股剔除金融后的一季度盈利應該會相比前一年的四季度下滑。但今年一季度環比下滑幅度太大,相較去年四季度下滑了18%,這是歷史上最差的水平。並且更加值得注意的是,2013年第一季度中國GDP同比增長7.7%,2014年第一季度為7.4%,僅比去年下滑0.3個百分點,A股上市公司凈利潤增速下滑卻大幅超過了GDP數據。這顯然是因為A股市場在行業結構權重上出現的差別。
一季度GDP下滑幅度較小,原因在於景氣相對較好的服務業在GDP中的占比越來越大,但在A股行業構成中,服務業占比還不大;另一方面,A股上市公司有很多處於地產投資產業鏈,但一季度地產投資下滑明顯。例如地產業的龍頭公司萬科A(行情,問診),一季度實現營業收入95億,凈利15.3億,同比下降32.2%和5.2%。這是13年來,萬科首次出現一季度凈利潤同比下滑。而據2013年年報,其凈利潤同比增長率仍約20%。
考慮到當前岌岌可危的地產行業形勢,以及2013年房產烈火烹油的所形成的強烈對比,在未來較長時間內,地產公司的業績都將嚴重的“拖后腿”,這也是A股在今年所受到的較大挑戰。
事實上,已經有數據顯示,1至4月份房地產投資同比增長同比名義增長16.4%,增速比進一步1-3月份回落0.4個百分點,而根據數據模型測算,房地產建設量每降低10個百分點將拖累GDP增速2.5個百分點。受此影響,即使房價仍然在高位做“俯臥撐”,但地產投資的逐漸下滑也嚴重拖累了經濟的活躍程度,並同步拉下了房產、鋼鐵、水泥、建材、工程機械等行業的業績利潤。
最新訊息顯示,國務院總理李克強5月14日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,部署加快生產性服務業重點和薄弱環節發展促進產業結構調整升級。這無疑也是“微刺激”的組成部分之一,是擴大內需、帶動就業的重大舉措。但A股當前所無法逾越的“天花板”,在於缺乏大規模“強刺激”的背景下,如何對沖掉因地產業增長停滯,所帶來的業績上的巨大沖擊,這在相當程度上“封殺”了股指深度反彈的空間。(嚴浩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