聯合大學副教授劉煥雲9日指出,大陸提出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構想是正確的,契合台灣發展方向,希望兩岸海洋經濟合作能達成某種默契。他認為,兩岸應加強海洋戰略和經濟的合作。
第六屆中國 (福州)船政文化研討會昨天上午在古代海上絲綢之路、中國船政文化發祥地的福州馬尾舉行;這也是船政文化在海峽青年節首次亮相,研討會有兩岸140多名船政文化專家、知名海洋專家和軍事專家參加。
「兩岸都正在改變看海的心態,」美和科技大學教授吳煬和說,大陸正大力發展海洋經濟,大陸台商已因海上絲路、陸上絲路的商機,甚至是高鐵跨域聯通而受益,反觀台灣若只執著於自己的「小確幸」,可能會給留在台灣的青年帶來傷害。
據統計,自2008年12月15日兩岸間海上直航開通至2013年間,福建沿海到台灣海上客運直航共運送旅客34.94萬人次,兩岸小三通運送旅客723.05萬人次;同時,兩岸已三次攜手進行大規模海陸空聯合搜救演練。劉煥雲談到8月7日在福建馬尾與台灣馬祖附近水域成功舉行的兩岸海上聯手搜救,他說,「兩岸海上搜救合作和互動正在開啟一個柔性交流平台」。
成功大學歷史研究所博士生沈天羽認為,福州船政開啟台灣近代史,這是不可磨滅的歷史源流,兩岸應從船政文化互信、軍事歷史互信開始,探索軍事互信機制,「在南海、東海領域,台灣的訴求和大陸是一致的,兩岸應該聯手而不是對手。」
如何拓建海運走廊,是大陸學者關心的議題。福建社科院海上絲綢之路研究所副研究員陸芸表示,福州地處台灣海峽西岸、太平洋西岸的中點,是中國與東洋、南洋各地交往的著名港口,是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門戶,應大力加強港口物流發展,申請設立福建自貿區,積極構建海運走廊,再現「使西南洋諸口鹹來互市」的繁榮。中共18屆三中全會「決議」中強調,「推進絲綢之路經濟帶、海上絲綢之路建設,形成全方位開放新格局」。中共總書記習近平、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出訪東協等國時,也提出共同建設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」的戰略構想。
This entry passed through the Full-Text RSS service — if this is your content and you're reading it on someone else's site, please read the FAQ at fivefilters.org/content-only/faq.php#publishers.